

一核、两轴、多组团空间格局
西安都市圈将构建“一核、两轴、多组团”的总体空间结构。
主要包括强化都市圈核心区引领,推动形成东西、南北两条发展轴,推动重点功能组团建设,以及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。
“一核”是指西安市中心城区、咸阳主城区以及西咸新区沣东新城、沣西新城构成的都市圈核心区,国土面积1923平方公里,占都市圈规划面积的9.3%。
核心区是都市圈的人口、经济和创新平台、科教资源密集区,是引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。核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动西安中心城区瘦身健体,全面提升西安核心辐射带动能力,加快西安—咸阳一体化,推进都市圈核心区率先实现同城化,带动全域一体化发展。
“两轴”是指东西方向依托陇海、南北方向依托包茂等交通大动脉形成的都市圈两条经济发展轴,既聚集了都市圈主要的产业集群,也贯穿了横纵两条城镇带,构成了都市圈人口经济分布的主要形态。
“多组团”,是着眼都市圈整体性功能布局,积极推动重点毗邻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,打造一批产城融合、功能完备、职住平衡、生态宜居、交通便捷的都市圈特色功能组团,形成都市圈经济、生活、生态、安全等不同功能单元,多点支撑都市圈发展。
主要包括富平阎良组团、高陵泾河新城三原组团、空港新城咸阳经开区组团、临渭华州组团、耀州组团、杨凌武功周至组团、乾县礼泉组团,这些都是都市圈特色功能单元和产业发展承载区。
西安都市圈未来要这样干
在当日发布会上,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冉红斌介绍未来“西安都市圈”重点发力方向。
一是细化分工方案,实化工作举措。西安发改委作为西安都市圈建设的责任主体之一,围绕《规划》提出的发展目标、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,西安发改委将会同都市圈兄弟城市通过制定专项规划、行动计划和推进方案,明确目标任务,细化推进举措,力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,共同把规划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图景。
二是建立省市统筹推进机制。由于西安都市圈涉及省内多个城市,需要共同建立常态化、同城化推进机制,完善顶层设计,形成省上和四市一区合力建设西安都市圈的良好格局。
三是推动西安—咸阳一体化进程,健全完善联席会议机制,加快在城乡规划、基础设施、创新驱动、产业发展、公共服务、生态治理、社会保障等领域一体化发展。
四是加强都市圈城市合作。强化政府主导的跨行政区合作,重点推动企业间的产业合作,探索建立统一的资本市场、消费市场、技术市场、劳动力市场和产权市场。
五是培育都市圈核心产业。培育发展都市圈内的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,提高产业协作水平,加强都市圈内企业跨区域创新合作,建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和科技产业园区,提升区域创新能力。
六是完善基础设施功能。通过建立高铁、城铁、地铁、高速公路等多层次交通体系,建立高效的互联互通交通网络。今年将加快地铁16号线、10号线、1号线三期和16条主干道路等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,加强5G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。
七是实现优质公共资源共建共享。扩大西安都市圈公共服务辐射半径,推动都市圈内合作办学,建立医疗联合体和互联网医院,鼓励共享博物馆、体育馆、图书馆等公共场馆,建立生态环境共治共保机制,形成便利共享的生活圈。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