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已经进入四千亿阵营的榆林,是陕西GDP的第二!
目前尚处两千亿阵营的咸阳、宝鸡,则在陕西“老三”的位置上轮流“坐庄”。
此前,咸阳曾经在很多年时间里超越宝鸡稳居陕西第三,但过去两年咸阳经济的低迷、宝鸡的发力,使得咸阳在陕西的GDP座次下降一位,被宝鸡超越之后只能位居第四。
这几天,各大城市已经陆续发布了三季度的GDP数据。而我们关心的是,前三季度GDP数据差距微乎其微的情况下,咸阳今年能否重回陕西“老三”?
昨天(10月25日),咸阳市召开新闻发布会,咸阳市统计局局长周晓光介绍2021年前三季度咸阳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。

根据市(区)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,前三季度,咸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1777.11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8.1%,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.1个百分点,两年平均增长2.8%。
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增加值168.69亿元,同比增长5.8%;第二产业增加值848.27亿元,增长7.1%;第三产业增加值760.15亿元,增长9.6 %。
数据显示,前三季度咸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1%,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.9个百分点。七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4%,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.3个百分点。
其中,电子工业增长70.5%,建材、医药、装备制造、纺织服装分别增长24.2%、21.6%、18.4%、12.5%,食品工业增长9.7%,能化工业下降2.7%。
全市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同比增长6.0%,高于全省平均增速9.1个百分点;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1.0亿元,同比增长19.4%,高于全省平均增速7.4个百分点。前三季度,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17.39亿元,同比增长49.4%,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。
根据宝鸡市统计局10月25日发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:前三季度,宝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5.24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5.3%,两年平均增长4.2%。
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126.50亿元,增长6.1%,两年平均增长4.2%;第二产业增加值1003.29亿元,增长2.7%,两年平均增长3.9%;第三产业增加值655.45亿元,增长9.1%,两年平均增长4.6%。
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7.5%,两年平均增长6.6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.8%,两年平均增长4.2%。
前三季度,宝鸡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2.2%,增速比1-8月回落4.6个百分点,两年平均增长6.7%。
消费品市场方面,前三季度,宝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8.99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14.0%,两年平均增长0.5%。
从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,宝鸡目前为1785.24亿元,咸阳为1777.11亿元,宝鸡高于咸阳8.13亿元。
在两千亿规模之中,8.13亿元的差距可以说是微乎其微。这也将两座城市今年到底谁能坐上陕西“老三”的悬念,留在了四季度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前三季度,在GDP增速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方面,咸阳均是超过宝鸡的,这意味着今年四季度如果咸阳能够稳定发挥的话,GDP重回陕西“老三”是完全有可能的。


咸阳经济增长的这种复苏,是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的。去年四季度以来,咸阳在招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动作,签约了一大批重点项目。同时,在城市营销、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,也提振了信心。
对于咸阳而言,城市发展层面有太多的利好与这座城市有关。特别是在陕西举全省之力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背景之下,与秦创原总窗口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仅有一河之隔的咸阳高新区,可以说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,将共同承担起科技研发、成果转化等重任。
因此我们可以看到,除了呼吁多年的高科一路跨渭河大桥已经正在建设之外,咸阳还在渭河北岸的高科一路东侧投资数百亿元打造西部(咸阳)创业湾,以此打造咸阳的科创高地,紧密融入陕西的科创驱动城市发展蓝图之中。
另外,今年咸阳高新区扩容之后,为咸阳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。向北,咸阳则将大西安(咸阳)文化体育功能区已经改名为咸阳经济技术开发区,发挥其紧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区位优势,建设咸阳临空经济区。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